“青春同行 好书相伴”读书活动感悟之六

发布时间:2012/9/5 10:01:41  来源:  点击次数:7605

《方与圆》读后感

工程部 许东曲

      这本书的书名取自一枚外圆内方的古钱,揭示了做人处世须“外圆内方”的道理。书中说,“方”乃是做人之根本,“圆”乃是立世大道。在人的品质培养、气质修养、人性、处事技巧、交际技巧等方面,如果能够恰当的把握“方”与“圆”,就能使人生更快乐,事业更成功。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自古就有这样的定论。

     “方”的确是做人之本,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,人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反映,内心没有的东西,外表就无法显露;内心有了,外在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。人的心灵杰出,行为才可能杰出;人的内心美好,气质才会美好。人的气质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内在品质决定。正如建筑施工的施工员,不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,还要具有管理威望、魄力等优秀的品质。对人生而言,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,而决定人生成败的却是品质。

    “圆”就是处世老练、圆通、善用技巧。圆是成功之道,是通向成功的有力保证。良好的处世技巧能让人在工作、生活中游刃有余。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?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为人处世,会有效说话,推销自己。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,丈夫英俊潇洒,幸福的家庭正在于双方彼此尊重体谅,关系融洽和谐。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﹒卡耐基曾这样说: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,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、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。

     通过阅读,它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人性,认识社会,认识人生,教会我如何为人处世。古训说的好:做人要“外圆内方”,即内要方正,外要圆通;既有鲜明的棱角,又有处世的技巧。只有把握好这其中的平衡点,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,从而走向成功。要想获得成功就得具有自信、勇气和热忱。你不觉得正是如此吗?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困难,实际上正来源于你自信心的不足,一旦获得了信心,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。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状态,有助于激发你的潜能。信心会为你带来活力,焕发光彩,使你谈吐洒脱,大度,产生一种不知不觉中感染人的魅力;而丧失信心,会使你显得委琐,不能发挥水平。正像书中所言,刻意改变自己去掌握某种技巧,是永远无法取得成功的,而优秀的品质才是人生成功的决定因素。

     一个人内在的修养、品性是最重要的,适当提高一些待人、处世、做事的技巧,不断在工作、交往中学习、调整,而你也会因为这些改变受益匪浅的。我想提醒自己的是,每天对着镜子的时候多一些微笑,那么你看到是就是一个自信的,快乐的,充满活力的,在走向成功的自己。

 

 

 换个角度看生活 ---读《拆掉思维里的墙》有感

 党办、董办 颜羡玉

      看似抽象的书名,却融合了心理学和职业规划为一体的书,细细品尝,作者古典口才幽默,把心理学的知识讲得深入浅出、绘声绘色,书中的运用的例子也是鲜活可见,触手可及,有着较强的说服力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设定的思维里的墙里面,导致我们的生活处处受限,而在这个讲求个性张扬的年代,作者的职业规划建议,则更希望打破每个人头脑里预设的层层障碍,找出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特长,成长为自己本来的样子。

     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心态对事物会有全新的看法,对同样的事情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。也许,我们自己都从未意识到,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,然后又反复强化,最终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,就是我们构建的那样。当今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,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,而是我们内心,内心决定我们看见的,感受的和如何思考的,以及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。生活的不公平时有发生,但学会如何面对生活的不公平,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重要。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,要经常随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,要变换角度看问题,并学会和养成积极思维,这样我们也会遇见一个全新的自我。

      苏格拉底说过:“没有反省的人生是无意义的人生”。我们应该学会改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,换个角度去思考、换个方式去行动、换个心情去感悟,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知识,开阔眼界,拓展思维,发现生活的乐趣,投入快乐,进而拥抱生活。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,我们自己是真正可以掌控自己生命的人,我们也可以选择做些什么来改变自己的现状,尤其是对生活的态度,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命轨迹,我们也许不是最好的,但是我们可以有一颗成为最好的心,我们选择不断的努力和追求,不断的超越过去的自己,生命的精彩不就重在这途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和收获吗?

     文中还有些经典的语录跟大家分享一下:

     “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二分之一,那么坏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三分之一,而完美的开始则什么都不是,因为完美的开始是永远不会开始的。”  

     “如果你是金子,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让自己发光的方法。这已经不是一个三顾茅庐的年代,今天的诸葛亮需要博客、微博和影响力。”

    “那些希望通过换地方来找公平的人,就像泰坦尼克号上的落海者,他们从一个船舱,逃到另一个船舱,慢慢发现这个地方也在下沉。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,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重要。”  

    “如果你在一两个行业做过十年,那你是精英;如果你在三四个行业做过十年,你是精华;如果你在不同的五六个行业做过十年,那你是精神病--企业讨厌不断开始的人,滚石不生苔,转行不聚财。”  

    “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。生命不是用来等待,而是用来穿越的。穿越也许会有短期痛苦,但是等死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永久损失。”  

    “恋爱有三种境界。一见钟情,两情相悦和白头偕老。你需要一见钟情很多人,两情相悦一些人,然后才会白头偕老一个人。最好的方式是:年轻的时候你可以一见钟情,但是到了年纪你就该两情相悦一段,然后选择和一个人白头偕老。最糟糕的方式莫过于这样:年轻的时候你遇见谁都想白头偕老,年老的时候,你还是看到谁都一见钟情。”

 “幸福是一种能力。如果你的身体营养不良,也许是因为你吃得不够好,但大部分时候,都是你的胃出了问题,你缺乏把食物转化为营养的能力。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出了问题,也许并不是因为你赚得不够多,名声不够大,而恰恰是因为你缺乏一种把物质转化为幸福的能力。”

 

 

再见•青春

 安全部 曾梅

     记得初中的时候开始迷恋上饶雪漫的书,记得第一次看的是她那部《小妖的金色城堡》,七七是爱她养父的,像爱父亲一样的爱,但是却总是不会表达,所以一直在用激烈的方式想要林涣之的关心和心疼,但却没想到,林也是个不会表达的男人。所以他们总是在激烈的争吵,直到后来造成遗憾。而暴暴蓝却错爱了那个叫涂鸦的男人,忘了自己。但我并不恨涂鸦,他只是不懂珍惜,我恨的确是那个叫陶课的人,凭什么看低暴暴蓝,其实她才是最纯粹的存在。优诺呢,就像一个知心大姐姐,陪伴着七七和蓝,那么娴静而理智。

     在他们身上总是能看到些许年少时自己的影子,也曾不懂表达,也曾忘了自己。

     曾经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,在可以追逐的未来。后来才发现,那些拥抱过的人,握过的手、唱过的歌、流过的泪、爱过的人、所谓的曾经,就是幸福。在无数的夜里,说过的话、打过的电话,思念过的人、流过的眼泪……看见的或看不见的感动,都曾经过,然后在时间的穿梭中,一切成为了永恒!

     告别了那段可以肆意大笑、疯狂的年纪,突然发现自己有时候,莫名的心情不好,不想和任何人说话,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发呆;有时候,想一个人躲起来脆弱,不愿别人看到自己的伤口;有时候,走过熟悉的街角,看到熟悉的背影,突然想起一个人的脸;有时候,别人误解了自己有口无心的话,心里郁闷的发慌;有时候,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就长大了。

     其实,成长是寂寞且无助的,人总是在不断的伤害别人和被别人伤害中长大的,只有痛过,哭过才能证明自己长大。而现在,慢慢告别青春期,迈向大人的世界,突然就发现现实的残酷,发现青春疼痛的美好。

    再见青春,那些美丽的疼痛:再见青春,那些永恒中的迷惘。

 

为自己更好的工作--《你在为谁工作》有感
行政部  曾怡嫣


        当我拿起这样一本职场励志系列的书籍,我以为又是千篇一律的说些无关痛痒的要怎么样,不要怎么样的文字。但是我错了,读下去才发现,这样的一本《你在为谁工作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员工所必须拥有的,它犀利的指出了一些其他书籍没有提出的问题,而这些问题决定了我们,反问自己,我到底在为谁工作?当我拿到这本书之前,和很多人一样,感觉自己为了赚钱而工作,所以工作起来总是有点缺乏热情, 但是看完这本书后,我才明白,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工作,而且还要为了自己而工作,把工作看做是一种享受,一种生活的乐趣。
    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轨迹,有的人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,实现了自己的价值;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;有些人牢骚满腹,总认为与众不同,而到头来仍一无所获……众所周知,除了少数天才,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。
     那么,是什么在造就我们,改变我们?是“态度”!
    上面这段话出自《你在为谁工作》。毋庸讳言,不用看书,看题目就知道书里会讨论些什么,似乎是些很老套的问题:工作态度。《你在为谁工作》这本书,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,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,仿佛一面镜子。它通过提出“你在为谁工作”这个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,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,从而让每一位员工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“我们在为老板打工的同时,也是在“为自己工作”的朴素理念。
       我们不能否认,在我们当中,当然也包括我在内,有时怕自己的工作得不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,有时会找N个理由将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完成,只要不耽误事就行,有时因看不惯某个同事心里就不愿与其合作,想想看工作本身是没有任何情绪的,是人赋予了它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心态。因此,书中多次警醒人们:“在工作中,不管做任何事,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:把自己放空,抱着学习的态度,把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,一段新的经验,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。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,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,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。”
      只为了完成工作,那在工作时的外在表现绝不会激情四射。除了工作,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、表达自我的机会、个人使命感以及一种活着的理由。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,同时,困难的事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,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,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,与外界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工作是提供给我们成长和各种收获的起点与机会,是为了自己。
      工作态度就是竞争力,这是《你在为谁工作》强调的重点。在公司里,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,也在竞争态度。一个人能否从众人中脱颖而出,固然需要他的能力超越众人,更需要他的态度比别人更积极。不能说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,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。
       人是要知道感恩的,要知恩,无论你身处哪个工作环境,是公司给了我们工作的空间,最好的报答是什么呢,是敬业的态度,是对自己边工作边成长的过程负责的态度。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,因为你在为你自己工作。
       这就是我读《你在为谁工作》的感悟。